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离不开电力了,前段时间,全国各地都有“缺电”的情况发生,已经让我们感到了巨大的不便,我们更是无法想象长期处在缺电的环境中会是什么样。
不过,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国家的人民一直处在缺电的环境中,例如我们的邻国缅甸就是这样一个缺电的国家。可令人奇怪的是,一方面缅甸人民一直要求政府稳定供电,另外一方面,他们游行反对缅甸密松水电站的修建,为什么他们会展现出这样矛盾的态度?
曾经有缅甸有识之士对此分析称,这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缅甸国内一直存在的“反华”态度,但现在缅甸人民对于中国的态度已经产生了改变,“密松危机”将迎来转机吗?
密松水电站:被搁置的“海外三峡”
众所周知,缅甸是一个从巨富沦落到“赤贫”的穷国,穷国总有许多类似的“特性”,例如缺电。
2006年的报道显示,缅甸大小城市时长陷入黑暗之中,仰光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声称,过去3天中他们只有9小时供电,他们的冰箱成为了“碗橱”,缅甸商家也不得不自备柴油发电机来发电,这不仅导致缅甸物价上升,更带来了污染和噪音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缅甸只发电1775兆瓦的电力,而泰国的发电量是26000兆瓦,人均电力达到了缅甸的12倍之多。在极端缺电的情况下,缅甸计划已久的密松水电站项目终于再次被提上日程。
实际上,早在1952年,缅甸政府就已经提出了开发密松大坝的计划,但因为资金、电力市场、西方制裁等问题,该计划一直被搁置。
直到2006年,缅甸政府在第三届中国-东盟投资峰会上邀请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开发缅甸的水电,密松水电站项目正式被提上日程。
按照双方计划和实地勘测、设计的情况来看,密松水电站将建设在缅甸伊洛瓦底江干流的上游,总装机容量600万千万、平均每年将可为缅甸提供308亿度电,建成后密松水电站将成为世界上第15大水电站,堪称“海外三峡”。
依照这个数据来看,如果密松水电站能够顺利建成,可能不仅能够满足缅甸国内的需求,更能够让缅甸将多余的电力销售到邻国,增加缅甸的收入。而且,密松水电站的开工将为缅甸国内提供许多工作岗位,帮助缅甸人民增加收入。
2009年12月21日,密松水电站正式动工,不过密松水电站的建设似乎一直受到多方阻挠,直到2011年,缅甸方面突然宣布暂停密松水电站项目,至今仍然没有复工。
为了建设密松水电站,我国已经投入数十亿资金,中缅双方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么为什么缅甸方面要突然叫停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项目,密松水电站项目又有可能复工吗?
2011年,是缅甸关键的一年,因为那一年缅甸进行了所谓的“民主化改革”,缅甸军政府下台,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民选政府”,也是在那一年,密松水电站被迫停工。
密松水电站的暂停,一方面是由于缅甸国内克钦独立军的阻挠导致的。
2011年,克钦独立军撕毁了与缅甸政府的停火协议,以密松水电站将会淹没克钦地区的村庄为由,重启争取独立的斗争;而缅甸政府军则以克钦独立军率先对密松水电站开火为由,对其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这对于密松水电站项目显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项目停工当然也有西方介入的原因。对于西方来说,“缅甸民主化改革”意味着他们在缅甸的话语权变得更为强大。
为了阻止中国企业“走出去”、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在全球的影响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煽动了缅甸针对密松水电站的“反坝运动”。
打着水电站将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旗号,一部分缅甸民众发起了示威游行,要求暂停密松水电站项目,完全忽视缅甸人民急需电力的真正需求。
缅甸活动家和艺术家甚至借此发起筹款活动,声称要求缅甸每人捐出1美元“还给中国”,并以此来“换回密松”,至今,我们很难说他们这种行为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
在一篇缅甸人所写的、关于“密松危机”的文章中,缅甸人自我剖析了危机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在一些NGO组织和势力的带领下,缅甸人“人云亦云”,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国家建造巨型水坝,还有人提出了更加耸人听闻的观点:
如果密松工程继续进行,缅甸就将落入中国的手中,“从地图上消失”。
这篇文章认为,这些人不仅忽略了缅甸长期缺电、急需电力的实际情况,还盲目将缅甸的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导致缅甸人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例如,缅甸人认为韩国没有巨型水电站,依旧不缺电,只是他们忽略了韩国的电力主要是由火力发电供给的;例如,缅甸人认为新加坡没有水电站,依旧不缺电,却忽略了新加坡狭小的国土面积和无法建造水电站的地理环境。
更糟糕的是,缅甸政府对于民众的错误认知还不做出解释,任由民众对此产生误解,导致密松水电站项目更难推进。
许多缅甸普通人认为,密松水电站将导致缅甸落入中国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密松水电站90%的电力将送往中国,这是中国对缅甸资源的“剥夺”,这无疑激起了缅甸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但实际上,这是西方故意对缅甸民众进行的误导,因为根据中缅双方的协议,缅甸政府可以获得密松水电站10%的免费电量,同时密松水电站将优先向缅甸供电,只有当缅甸电力市场需求饱和、仍有富余的情况下,才会向邻国出售电力。
也就是说,密松水电站建成后,100%向缅甸供电都有可能,而且其中还有10%的电力是免费提供的。
这无疑是十分优厚的条款,但在别有用心的解读下,却成为了缅甸仅能够获得10%的电力,其余电力都要输送往中国,西方政府更是借机大肆宣传“中国掠夺缅甸资源”、煽动舆论、破坏我国形象。
但缅甸政府非但不做出解释,其组建的调查委员会说好半年就会公布的调查结果迟迟都没有公开,让密松水电站项目搁置至今,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前期投资全部“打了水漂”;而对于缅甸而言,密松水电站建设的高峰时期,用工人数高达3万余人,项目一停工,这些人都“失业”了。
而且,缅甸的出尔反尔让投资人失去了安全感,在2011年以后,不仅中国对缅甸的投资金额不断下降,其他外资也纷纷撤出,缅甸的外资规模从200亿美元削减至2019年的50亿美元,让缅甸本就不富裕的经济雪上加霜。
原本,缅甸人深陷民族主义情绪和“反华”情绪当中,似乎并不觉得停建一个水电站对于他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但如今,缅甸人对于中国的看法已经有所转变,有文章认为,这一场“密松危机”可能会迎来转机。
站在缅甸人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当初反对建设水电站,一方面是因为外国NGO组织所言的环保、生态等问题;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期以来,他们都认为中国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旦中国在缅甸国内投资建设如此巨大的项目,缅甸可能真的会落入“任由中国摆布”的境地。
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项目的持续发展,缅甸人民对于我们的看法已经有所转变。先前,已经有缅甸人和缅甸媒体指出,中国是真心实意与发展中国家“做生意”的,他们在世界各国的投资和援助从来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这一观点已经逐渐获得了缅甸人民的认同。
这样一来,缅甸人民对于自己国家“主权”的危机感就会降低不少,这排除了密松水电站项目的建设一大障碍。
同时,尽管“密松危机”仍在持续,但中国企业在缅甸的电力建设却没有停止。媒体消息称,缅甸政府一直将提高电力供应作为“优先业务”,而加强电力合作也是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建设下,缅甸北克钦邦拥有了经济、稳定的电力供应,在夜间,当地街道上仍旧灯火通明,沿街店铺也能挂上五颜六色的彩灯吸引顾客。有市民表示,现在电力供应稳定,他已经忘记把发电机摆在哪里了。
中国电力企业为缅甸民众带来的实际利益,很明显将会改变他们对于密松水电站的态度,当来自缅甸民众的阻力减弱甚至消失,缅甸政府也就不可能再以“民意”为由暂停密松水电站项目。
在另一方面,由于缅甸军方重新掌权,在军政府时代所签署的密松水电站项目,可能也不会再被视为是“负资产”,加上缅甸政府也需要重振缅甸经济,“密松危机”迎来转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实际上,早在2019年缅甸政府就已经透露出了想要重启密松水电站的意愿,但问题在于,缅甸政府并没有考虑好到底是重启项目、着力解决技术难题、移民难题,还是缩小规模、另择他址进行水电站的建设。
只不过我们在缅甸政府下定决心之前,也不可能贸然继续进行投资,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密松水电站项目暂停至今。
现在,中缅关系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善,我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缅油气管道成为了中缅互利合作的典范项目。而在缅甸当地,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中企兴修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更让缅甸民众的出行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现在,缅甸人民对于中国已经有了“新观点”,他们开始摒弃对中国的负面印象、认可中资企业和中缅合资企业在缅甸所做的投资贡献,也更愿意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这一切,正意味着缅甸正在发出新的声音,而这些声音,正是中缅解决“密松危机”的突破口。